人力銀行不是萬能,也非企業唯一的招募管道。各種管道中,有的「行銷宣傳重於實際徵才」,有的比較適合中低階人才,且彼此「命中率」差別極大。
「命中率」最高的,又是哪一種求職管道?
Q校園徵才博覽會,是否形式重於實質?
每年到了畢業季,企業便會到各大院校舉行校園徵才博覽會,由於不乏知名廠商「擺攤」,因此人潮絡繹不絕。
不過,企業界卻認為,這類型徵才活動,效果有限。明基人力資源處協理童文池認為,要在校園徵才活動中找人才,通常還是以業務代表和生產線的工程師為主,至於科技界搶手的研發人才,則不容易在校園徵才中找到。
趨勢科技資深人資經理羅凌茹解釋,由於應屆畢業的男生通常要經過兵役這一關,無法直接投入就業市場,加上參加校園徵才博覽會的學生,不無大三或研一的學生,因此人潮無法轉換成相當的履歷數量。
「其實,只像個大拜拜,」台灣大哥大企劃長室副總經理莊財安則觀察,「很多學生只是來拿紀念品。」
不過,不少龍頭企業仍會參加校園徵才,主要是為了建立企業形象,「給學生們多一點認識企業的機會,」P&G對外事務部協理胡馨如表示。
長遠來看,這些參加校園徵才博覽會的學生,即使不能馬上投入職場,卻也是深具潛力的種子。企業透過校園徵才博覽會,若是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,未嘗不是另一種「放長線,釣人才」的好方法。
既然校園徵才博覽會是企業大打「形象牌」的時機,不乏重量級企業人物會親自出馬宣傳,吸引不少人氣,不過趨勢科技還會邀請目前正在服國防役的役男出席,因為跟在校學生有學長、學弟的關係,「透過同一個世代的彼此溝通,效果其實更好,」羅凌茹指出。
今年企業最矚目的校園徵才活動,要算是4月22日在台大椰林大道舉辦的「2006碩博士人才就業博覽會」。在研究所高學歷趨勢下,這是國內有史以來第一個專門針對碩博士舉辦的大型就業博覽會,引起廠商高度重視,多位平常難得一見的科技業領袖,屆時都將親自到現場徵才。
Q企業會請學校的教授推薦人才嗎?
明基的童文池指出,科技界目前仍然求才若渴,特別是研發方面的人才,國防役是一個重要的徵才管道,不過由於各家企業有配額,另一個方式,就是跟學校的教授聯絡,由他們來推薦人才。童文池說,由於教授們最瞭解學生的素質,透過他們推薦,效果不錯,加上員工內部推薦的人才,合計幾乎佔年度徵才人數的3成。
另外,一位企業人資主管透露,現在還有學校希望企業資助某個研究方案,校方才推薦一名參與這個研究方案的學生給企業,有點像是在「買人才」。不過,由於資助的金額往往高達20~30萬元,而且是由學校來決定人選,企業在評估之後,暫時不進行合作。
Q透過人力銀行找工作,真的很有效嗎?
網路人力銀行的出現,讓求職者只要上網填寫履歷,就可以坐等工作機會上門,因此人力銀行已經成為企業尋找人才一個重要的「魚池」。不過,人力銀行最為人詬病之處,在於媒合機制不夠精確,履歷數量雖多,但是有價值的履歷不多,「人力銀行的特點,就是量夠大,但是質未必佳,」台積電招募部經理劉伯玲坦言。
一位科技大廠的人事主管甚至表示,他們平時並不特別仰賴網路人力銀行求才,「我們要找的是一軍人才,這種人才通常在學校或國防役階段,就已經被『訂』走了,那些還需要透過人力銀行找工作的人,通常不會是一軍人才。」
然而,只要「魚池」夠大,還是可能臥虎藏龍。因此,不少企業仍然將人力銀行視為重要的徵才管道,特別是平時有職缺釋放出來時,人力銀行可以發揮一定的功能。不過,因為履歷數量很大,企業的人資主管通常還是需要經過仔細地檢視和篩選,甚至得安排專人負責過濾。
值得一提的是,企業運用不同的徵才管道時,找人的出發點也會不太一樣。以趨勢科技為例,透過國防役徵才時,會比較從人才端考量,根據新人的專長和特質,安排適當的職位,至於從人力銀行找人,通常會從職務端考量,也就是根據職務需要來找人。
Q投履歷到企業官方網站,「命中率」會不會比較高?
目前各大企業的官方網站中,通常都有徵才的網頁,會列出所需的職缺種類,如果求職者「心有所屬」,便可以主動出擊。
一般來說,在企業官方網站投履歷的求職者,通常已做過功課,對企業本身和職缺有一定程度的瞭解,也比較會符合企業所需的人才。像星巴克管理部部主管經理楊佳矗就透露,從官方網站投遞履歷,被錄取的機會達40%~50%。
富邦銀行也非常重視從官方網站進來的履歷,不過金融服務處資深經理譚克明提醒求職者,如果要「一稿多投」,切記不要弄錯「版本」,她就曾經收過一份履歷,把銀行的名稱張冠李戴,顯然是忘了更改,譚克明最後沒用這個人,「因為他不夠細心。」
不過,趨勢科技的羅凌茹則認為,從官方網站進來的履歷,因為沒有經過篩選機制,進來的履歷形形色色,反而不如人力銀行來得精準。
Q可以透過在企業任職的學長、學姊來推薦嗎?企業歡迎這種求職方式嗎?
各大企業找人時,還有一項徵才管道,就是「內部推薦」。換言之,就是讓內部原有的員工擔任「獵人」,主動為企業推薦人才。
相較於其他的求才方式,企業透過「內部推薦」找人的比例不算高,通常是在10%左右,但是「命中率」不低,「因為內部的員工最知道公司要找什麼人才,」明基的童文池表示。
因為「媒人」對兩造(求職者和企業)都瞭解,在推薦之前,一定先做好把關,才能「掛保證」,「要不然,你推薦進來的人不適用,你自己也會顏面無光,」台灣大哥大的莊財安指出。
一旦舉才有功,企業還會獎賞推薦的員工,包括台積電、趨勢等多家企業,都會根據所推薦的人才等級,給予實質的肯定,從1~2萬元不等。
如果新鮮人平時就跟學長、姊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,透過「內部推薦」,也是很好的方式,而且學長、姊也會讓你先瞭解該企業的文化和職務的內容,讓你可以更清楚知道,自己適不適合進這家企業,做這份工作。
- Apr 05 Wed 2006 17:20
何種求職管道,命中率最高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